当下,低风速风电开发已经成为整个风电市场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因地制宜做好风电发展规划,如何创新体制机制,为风电开发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如何提升我国低风速复杂环境条件下风电整体技术水平,是未来几年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期“低风速风电专题”将围绕这几个业内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开发仍大有可为。”在近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承办的中国中东南部风电开发研讨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的一席话给了与会各界人士极大的信心。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了显著发展,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达1.5亿千瓦。与此同时,风电开发进一步“向东”,我国中东部及南方地区的风电开发正成为风电开发的又一股热潮。而随着近年来风电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主要风电开发企业也纷纷瞄准了低风速区域的风资源开发和利用,以适应风电市场新的消纳和发展需求。
重要的风电开发增量市场
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有充足的风资源可供开发,而目前只开发了不到7%。根据我国风电开发建设的资源特点和并网运行现状,《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开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资源的建设思路,并确定了2020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4200万千瓦以上、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的发展目标。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将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风电持续规模化开发的重要增量市场。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张培群在会上表示,
在机组技术创新等因素的驱动下,全国80米高度风能资源可利用面积从173万平方千米增加到234万平方千米,风资源技术开发量从35亿千瓦增加到42亿千瓦。其中,中东部和南方19省(区、市)可开发利用面积从27万平方千米增加到87万平方千米,低风速资源技术开发量由3亿千瓦增加到10亿千瓦。
“虽然还存在部门协调、用地等方面的问题,但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有着充足的风资源可供开发,而目前只开发了其中不到7%的资源量。同时,随着技术突破,低风速风资源开发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升,年平均风速5米/秒的项目,年利用小时数能够达到2000小时以上。因此,未来,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开发仍大有可为。”秦海岩说。
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
要真正发展好低风速风电,亟须破除体制机制束缚。
然而,面对仍然大有可为的市场,一些问题同样不能回避。
在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资源分散,风况条件更加复杂,连片集中开发模式难以适用,分散式开发则是更可行的方式。然而,低风速风电开发面临着部门协调、征地等难题,分散式风电建设也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这些都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中东部及南方地区风电开发建设的问题还很复杂。首先,投资国内风电项目的企业来源单一化,多数都是国有企业,缺少民营企业的参与。还有,各省的分散式风电开发的规划编制和电力消纳研究严重滞后。”北京洁源新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鱼江涛在本次研讨会上说,“此外,我国配电网的环境和电力负荷的特性对风机的适应性和功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多样化的要求。”另一个被与会者多次提及的问题是,在项目审批上程序仍显冗长。 “建议各级政府能够加强引导,提高对分散式风电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到分散式风电的开发建设中。”鱼江涛表示,在开发方式上,可借鉴光伏扶贫模式,将分散式风电开发与所在地的农业扶贫相结合。“要真正发展好低风速风电,亟须破除体制机制束缚。
其中,部门之间的协调尤为重要,如何建立协调机制,使风电在有形的规则内有序发展,是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
风机制造商已在行动
中低风速区要求机组能够捕获更多风能,需要更高的塔架和更长的叶片,以增加扫风面积。
面对低风速市场开发这片蓝海,风机制造商们近年来不断加大了风机研发力度。
中车株洲所风电总工程师高首聪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低风速区要求机组能够捕获更多的风能,需要更高的塔架和更长的叶片,以增加扫风面积。同时,在可靠性、机位选址、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都比“三北地区”有更多的要求和限制。